2010三大关键词:新基金、变更与一对多
2010年已近尾声。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人才流失和规模竞争仍然是内地公募基金业的主要话题,不过,
新基金井喷
新基金发行数量在今年达到基金史上顶峰。过去几年中,除2007年监管层有意放缓新基金发行外,其余年份里新基金发行数量均呈逐年增加之势,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下同),2010年新发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53只,创下基金年度发行数量纪录。业内人士指出,2010年基金新发数量井喷,与监管层增加基金新产品审批通道不无关系。
同时,主题类基金频频上报和获批,也成为今年基金市场的一大亮点。今年获批募集的新基金中,出现了医疗保健、金融、国企、非周期、*金等各种主题式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方面,多家公司推出创新的分级债券基金,逐渐扩容的可转债市场也为转债主题基金提供了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各家公司的保本基金也在排队申请中。
由于审批通道放开,今年不少基金公司都发行了四到五只新产品,鹏华基金共发行7只新基金,成为年度新发基金数量最多的公司,但也有一些公司落后于同行,如宝盈、长盛等公司全年只发行了1只新基金。
审批通道的放开对基金公司而言并非百利无一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募基金业的销售主渠道仍然是银行,不少本应属于基金业的利润被渠道蚕食。而今年以来,基金审批通道增加,发行速度加快,基金发行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新基金发行成本呈上升态势,基金公司压力增大。
另外,众多新基金发行,而整个公募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却未因此获得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基金数量增加了153只,但基金行业总资产净值却不升反降,目前基金行业资产净值总额为2.5万亿元,而2009年末时这个数字尚在2.6万亿元之上。
基金人才流失加剧
基金行业急速扩张的同时,人才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大量成熟的基金经理退出公募行业转投私募,或是升任高管不再直接管理基金,而新基金的发行却越来越密集,投研人才尤其是基金经理的储备不足已成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对于小基金公司,人才的青*不接已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79只基金变更了基金经理,而在2009年和2008年,这个数字分别为108只和77只。同时,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只有1.79年。显然,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呈增加趋势。
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业内人士,对于基金业人才储备不足都有深深的担忧。随着老基金经理的流失,年轻的“80后”一代基金经理正密集上位。目前,披露了出生年月的“80后”基金经理有十几位,但事实上,由于一些基金公司担心投资者排斥“80后”而没有披露基金经理出生年月,因此目前在任的“80后”基金经理远不止这些。
面对来自私募的人才争夺,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挽留老基金经理,以及加快新人才的培养速度,将是摆在基金行业面前的一道永远的难题。
专户业务隐现分化
专户一对多是去年下半年基金公司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基金公司的专户业绩有好有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产品的销售状况。无论是规模、业绩,还是团队和品牌建设,基金公司在这项新业务上的发展已经隐现分化之势。
专户业务的发展并不因公司规模大小而异,相反,一些中型公司在这项业务上的发展已盖过大公司的风头。与公募基金一样,专户业务的发展同样面临人才和销售两道难题。一些基金公司将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调做专户,也有基金公司完全从外部招聘,无论人才来源渠道如何,专户发展较快的基金公司大都给予专户投资经理以完全不同于公募基金经理的激励制度,最诱人的在于,公司将业绩提成的一部分奖励给专户投资经理。目前来看,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励了专户投资经理,但同一个公司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会否引发内部矛盾或其他问题,还有待观察。
股指期货率先被专户试水。目前已有几家基金公司设计并推出了投资于股指期货的专户产品,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相信随着市场的越加成熟,这类产品也将被更多的投资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