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果然
最近,热播剧《梦华录》中推出的“紫苏饮子”火出了圈。“紫苏饮子”,一种中药消暑饮料,到底好在哪?明代《本草汇言》中有,“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关于它,中医专家介绍,散寒和胃,和夏天相当适配,但要适量喝。
饮子,一种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饮料,用草药熬制,具有药用价值。唐代时,长安街头有很多“饮子肆”,就像现在大街上的饮品店一样多,有的还搞“促销”——先喝后给钱。
唐人把饮子看作是一种保健中药汤剂,其中著名的是五香饮和五色饮。五香饮,是用五种香料:沉香、木香、鸡舌香、熏陆香、麝香熬制成的饮品;五色饮,是以扶芳叶为青饮、拔楔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为*饮制成。当时最为出名的饮子肆——大唐饮子肆,在《太平广记》就有记,“长安完盛日,有一家于西市卖饮子,用寻常药,不过数味。”
饮子店食客众多、生意很火。饮子备受唐人喜爱,还互相赠送。这不,大诗人杜甫就收到了朋友送的饮子,还开始了“直播”。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韦郎中送杜甫:柴胡饮子
杜甫不仅是唐代大诗人,还是个地地道道的药农,不仅自己建药圃,种草药,对药材的疗效也颇有研究,写了很多采药、制药、卖药的诗。足可见,他在这方面的权威性。
一次,杜甫寓居夔州时,患疟疾三年不愈,曾形容,“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三年犹疟疾,一*不销亡”。杜甫的好友韦有夏郎中(郎中,尚书省官职名,韦或是尚书省某部郎中之一)很担心他,就寄过去一些柴胡。杜甫收到后,煮成柴胡汤剂慢慢服用,由于柴胡可以解表散邪,吃完后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让杜甫大汗淋漓,好不畅快,感激之余,在杜甫“在直播间”作诗一首《寄韦有夏郎中》。
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
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
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
犹闻上急水,早作取平途。
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
诗中,杜甫用寄来的柴胡熬制成饮子,依据亲身的体验说,喝完频繁通汗,还如同朋友说的,没有什么药味,口感不错。我喝完以后,汗出热退,病势转轻,真想好好报答你。
柴胡,据说是医圣张仲景发现并命名的。《神农本草经》云: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被列为上品。
柴胡
杜甫服用这个饮子,疗效好,当然被传了下来。南宋时,一位叫赵蕃的诗人,客居长沙时,突发寒热之症,朋友张君延就请名医给他看病,也开了这剂柴胡饮子,服用两天后,赵蕃痊愈,便写了一首《余客长沙寒热骤作其证未分理掾次律张君为致》表达感激之情:“频能通汗信柴胡,亦是于君想报珠。传闻治嗽更多活,岂止飘零一老夫。”
米芾送苏轼:麦门冬饮子
宋代书法家米芾与苏轼交情非常好,在送麦门冬饮子之前,还有一段故事。
元丰二年()岁末,经受着牢狱之灾的苏轼被营救出狱。元丰三年()正月,苏轼被贬*州。元丰四年,苏轼在*州城东不到半里远的山坡上,开垦了一片十亩左右的坡地,自称“东坡居士”,开始了自耕自足的生活。
苏轼
元丰五年(公元年)的七月,一位年轻人经苏轼好友马梦得的介绍来到苏轼所在的*州雪堂,这个年轻人便是米芾。当时,苏轼46岁,米芾32岁,两人年龄相差十几岁,但一见如故,十分投缘。
米芾
米芾自幼学习书法,对唐代楷书很有研究,但研习中也有困惑,总希望能找到一个了解书法本真的人给予指引。这次拜访苏轼,两人交流甚欢,酒酣之余,开始谈论绘画,米芾发现苏轼画的竹子,竹竿不是一节一节地画,而是一笔画完,米芾很奇怪,就问,为何不一节节地画竹子。苏轼笑道,你什么时候看见竹是一节一节长出了的呢?说话间,两竹枝、一怪石跃然纸上,题为《潇湘竹石图》赠与米芾,并告诫他要多学晋人书风。自此,米芾茅塞顿开,好像找到了方向,“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潇湘竹石图》
一年之后,米芾的行书成为宋代之后最为接近晋代风范的书体,米芾也成为了一位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书法家。
(宋)米芾《张季明帖》
后来在苏轼64岁那年,米芾与他一同游览了金山,但这次会面不久,苏轼就开始拉肚子,服用的药方效果也不好。这一年六月,苏轼移船到了江苏仪征的东园,米芾听说东坡的病情,就冒着暑热到东园看他。
苏轼午睡醒来,看到米芾,怜惜好友,又气又笑地说,枕边的凉风不吹,这么热的天还跑过来,于是亲自煎煮麦门冬饮子,“暖胃”是“暖心”。苏轼还作诗一首,《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麦门冬又被称为麦冬,功效众多,被誉为养阴润肺的上品,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久服轻身,不老,不饥。”麦门冬饮子,别名清肺饮子,有益气生津的功效。
麦冬
李清照常饮:白豆蔻熟水
“熟水”,宋代的饮料,也就是饮子,多以香料、鲜花、草药为原料熬制,种类很多,有香薷饮、紫苏饮、二陈饮、薄荷饮、桂花饮、豆蔻饮等等,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梦华录》带火的紫苏饮,气味芬芳怡人,有治疗胸中滞气的作用,很受宋人青睐。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这次“直播”的饮子叫“白豆蔻熟水”,依据夏天暑湿重的特点,依据夏天经常出现的脾虚湿热的情况,她用白豆蔻的壳熬煮成熟水,非常适合。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在她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里有: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
“白豆蔻熟水”,就是治疗暑湿困脾的著名饮料。李清照的白豆蔻熟水,效果好,一直传至明代,还成为大街小巷的中药保健饮品,还由单方变成了复方,祛病保健的作用更加明显。
中医认为,豆蔻性味辛、热,可以散寒燥湿、行气温中;又因它归肺经、脾经、胃经,可以抑制心火过旺对肺气的损耗,利肺健脾胃,化湿消痞,开胃消食。夏季,每天以干净的豆蔻壳3—6克入沸水瓶加盖浸泡片刻,不时代茶饮之,可以很好地预防暑湿、脾胃气滞、胸闷腹胀等,对防治内寒引起的小腹冷痛、下利也有好处。
豆蔻
张岱:兰雪茶
张岱是一个明末时期浙江绍兴的官二代,喜好极多,尤爱美食。比如当时盛行的奶茶,做法唐代就有,发展至元代,就已盛极一时。但张岱不肯买商贩们制作的成品,挑剔地认为气味都已经散了,味道也不够纯正,于是他精心研制了一款“兰雪茶”,“自豢一牛,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自己养牛,夜间取乳,等到天亮,乳白色花簇起一尺左右,用铜铁锅煮的,烧兰雪汁,乳汁,百沸。
张岱的老家出产日铸茶,被列为贡品。日铸茶经开水泡后,雪芽直竖,造型色泽如兰似雪,故又称兰雪。张岱用日铸茶的茶液与牛奶搭配,炮制出来的茶汤,产生“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的美妙口感。一经推出就备受人们追捧,导致附近的众多茶商纷纷将自家的茶也改名“兰雪茶”,真是火到极点了。
清朝皇帝:酸梅汤
酸梅汤,中国最古老的解暑饮料。商周时期,古人就已经用梅子提酸做饮料。现在人们喝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御茶坊。其配方为:去油解腻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滋养肌肤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
酸梅汤一问世,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据说乾隆皇帝茶前饭后都喝酸梅汤,一生都是一副清瘦的身材,瘦而有神,可能和酸梅汤有关。
如今,走在热气蒸腾的大街上,最主流的消暑是大口喝冒气的碳酸饮料,但中医学认为,吃冷饮并不解暑,只是暂时把心里、胃里的火压制下去而已,这样做的结果会损伤身体“阳气”,导致很多更多慢性病的滋生。
而加以冰镇辅助的冷饮酸梅汤,喝的同时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糖分,且酸甜适中,还使人减少对发福增肥的担忧。大热天,何不自己熬制一碗冰镇酸梅汤,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