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这意味着中国再也不用遭受敌对国家的核威胁。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停止援助、国内又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的双重困境下研制出来的。这背后不仅有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期间,美国曾试图以多种方式摧毁中国的核试验设施,包括联合苏联各向中国投下一颗原子弹。今天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们,实在难以想象,当年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几乎就在一念之间。
尽管美国长期否认该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历史档案相继解密。美国历史学者在解密档案中找到了实施方案,这份方案只差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最后点头。然而关键时刻,肯尼迪却遇刺身亡。
肯尼迪和妻子
一、苏联停止援助后,是否继续搞原子弹,中国内部出现不同意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相继对中国进行了核威胁。对此,毛主席风轻云淡地回应:“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话虽如此,实则外松内紧,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进行了紧张而充分的准备。
中国领导人也意识到,没有一种能与之抗衡的武器,在战略上总是被动的。毛主席鲜明地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因此,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启了核工业。当时中国的家底是“一穷二白”,尖端科技只能向苏联老大哥求助。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苏有过亲密合作,赫鲁晓夫上台后引发“波匈事件”,权力面临挑战,急需中国兄弟的支持。所以他同意对中国的核工业进行援助,派来专家,并帮中国培养科技人才,甚至还答应向中国提供一枚原子弹教学模型。
年,是中苏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联接连提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两个侵犯中国的主权的要求,招致中国领导人的反感和抵制,双方渐渐出现裂痕。在后来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中,苏联故意偏袒印度,使双方矛盾公开化。
此时的苏联在与美国的*备竞赛中处于劣势,赫鲁晓夫试图改善与西方的关系,营造所谓的和平局面。年6月20日,苏联通知中国,以与美国在日内瓦进行禁止核试验谈判为借口,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图纸及相关技术。次年7月16日又宣布撤走在华专家,并停止原定设备和材料的供应。
很显然,这是对中国此前抵制“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的报复。另外,苏联害怕卷入与美国的核战争,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抛弃了中国。
在得知苏联将停止原子弹模型之前,中国正在按苏联专家的要求,反复修改用于存放模型的展厅,技术人员正掰手指数着原子弹到来的那一天。可以想见,这个消息让中国的技术人员多么惊愕。
在失去苏联技术援助,国内又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的条件下,还能搞得出原子弹吗?赫鲁晓夫的说法是:“没有苏联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中国原子弹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没有任何秘密,苏联对此了如指掌。
当时中国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经济部门的同志认为,现在经济困难,难以继续支持原子弹研究,应该暂停项目等经济好转后再继续。但*事部门的同志则认为,四周强敌环伺,我们没有核武器,就会一直遭受别人的威胁。
中央领导参观原子能所
很难简单地用谁对谁错去评价这两种观点,他们都是基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的考量,都是希望国家能更好。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每当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时,总有巨人站出来,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民崇敬领袖的原因。
对于是否继续研究原子弹,陈毅元帅态度坚决,他说:“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此后,聂荣臻、贺龙、叶剑英等人也相继表态,主张继续研究原子弹。意见被上报到最高层,并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于是,中国几乎举全国之力,开始了自行研制原子弹的进程。
二、美国情报系统分析,中国随时可能爆炸原子弹
尽管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停战,但美国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警惕,因为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势必影响到其在亚洲的统治力。由于中国的核试验设施大多建在西北腹地且保密措施得当,美国一开始并不知道中国在研究核武器。
年9月,美国情报系统才得到一张兰州气体扩散厂的照片。又通过一些非常零碎的情报,直到年底美国人才确认中国确实在研制原子弹。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此感到不安,要求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美国情报部门不得不寄希望于他们的高科技手段:
早在年,美国就秘密开始了一项代号为“科罗纳”的卫星侦察计划,间谍卫星上携带有高分辨相机和充足的胶卷,能拍到侦察机无法抵达的地区的照片。不过这项计划开局不顺,直到年8月18日才成功将“发现者”14号送入轨道,并在其绕地球飞了17圈后,顺利回收了胶卷舱。
后来美国通过间谍卫星辨认出了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罗布泊基地,不过那时美国人并不知道这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的地点。当时间谍卫星技术还不算成熟,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美国提供给国民*空*一批U-2高空侦察机,并帮助他们训练了飞行员。这种飞机飞行高度达到两万七千多米,当时解放*的战斗机无法达到这个高度,高射炮更是遥不可及。起初U-2侦察机肆无忌惮地飞往我内陆纵深侦察。
被击落的U-2飞机残骸
为此,中央*委将用于防卫首都的少量萨姆-2型地空导弹,以营为单位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地空导弹部队于年9月9日首次击落U-2侦察机,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
尽管冒着巨大危险,敌人似乎并未放弃,不断升级电子预警系统,继续到我内陆纵深侦察。我导弹部队也不断改进战术,与敌人进行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到年9月8日,击落了第五架U-2侦察机,敌人再也不敢轻易进入我领空。
国民*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算有所“收获”。他们拍到了位于包头的核工厂,以及兰州气体扩散厂正在加紧施工的情景。年,他们还观察到酒泉正在建立一个钚反应堆。
通过一系列分析,美国情报部门推测中国将于年初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但假如遇到“通常的困难”,也可能在年底或者年爆炸。换而言之,情报部门并不能准确掌握中国爆炸原子弹的时间,中国有可能随时进行。
肯尼迪似乎已经对美国情报系统的分析失去耐心,他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搞掉”中国的核计划。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冷战格局下,非友即敌。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争霸,人们认为大战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中国虽然与苏联出现矛盾,但毕竟属于社会主义阵容,不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中国掌握了核武器无疑是美国一个潜在的威胁。
二、严重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一旦中国掌握了核武器,会在*事上制约美国。更严重的是,这会使许多小国产生“共产主义将是未来潮流”的心理,怀疑美国的实力,从而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三、小国和弱国获得核武器,便能对大国强国造成同等威胁。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要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赢得较高的国际地位,使大国不敢随意欺负他们。这是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难以忍受的。
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三、肯尼迪企图联合苏联向中国扔原子弹
年4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提交了一份关于打击中国核设施的方案,包括直接打击和间接打击。直接打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派国民**队对大陆进行渗透、破坏;
B、实施海上封锁;
C、南朝鲜向北朝鲜发动进攻,对中国施加压力;
D、对中国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
E、使用战术核武器对打击中国目标。
间接打击主要是与苏联联合,利用外交和宣传手段向中国施压。
参谋长联席会议还认为不论采取哪种措施,都最好能得到苏联的支持,至少获得其心照不宣的默许。因为这能使美国减轻相当大的国际压力,万一局势升级苏联还可以从中起到缓冲作用。
另据《环球网》报道,一位肯尼迪时代的美国高官曾回忆,美国还考虑过与苏联联手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方案。具体内容是美国和苏联分别出动一架轰炸机,飞越罗布泊上空,各扔下一枚核弹。且莫斯科已经非常清楚这个计划。
事实上,肯尼迪起初认为苏联会支持美国的立场,因为中苏已经出现矛盾,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中国同样会对苏联造成威胁。
在肯尼迪授意下,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会见苏联驻美大使,6月美国特派员哈里曼前往莫斯科讨论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时,都曾试探苏联的态度。肯尼迪还特别强调,要哈里曼务必告诉赫鲁晓夫一个有核的中国“对我们所有人都是非常危险的”。
然而苏联对此并不感冒,轻描淡写地回避了中苏的矛盾。赫鲁晓夫认为中国只是在没有核武器之前狂妄,虚张声势,有了之后就会克制。当然这并非仁慈,只是苏联人并没有美国想象的那么傻。
俗话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尽管中苏之间有矛盾,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关键时刻还是会站到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致对外。打掉中国的核设施,不仅削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还必然引起其他兄弟国家的强烈反对。更何况,苏联离中国近,万一中国要进行报复,他首当其冲。
苏联人才不会做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交易。
肯尼迪与赫鲁晓夫
于是美国又想到了国民**队。年9月11日,肯尼迪与蒋经国进行过一次长谈,他开门见山地问:“能否将一支到人突击队派到包头这样远的地方?”蒋经国则干脆地回答:“这样的计划是可行的。”美国中情局对这个方案也非常看好。
但肯尼迪仍对年发生的“猪湾事件”心有余悸,美国中情局策划了一次失败的对古巴入侵事件,该事件让他的支持率大幅下滑。如今大选又即将进行,肯尼迪不得不小心谨慎,他对对国民**队没有信心,因而放弃了这一方案。
四、面对威胁,中国只用一个“快”字
当时中国高层已经对美国险恶的计划有所觉察。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开国上将、时任第一颗原子弹基地总指挥张爱萍于年写给邓稼先妻子许鹿希的一封复信中得知。张爱萍在信中说:
记得是年-年间,曾获悉肯尼迪以可能的手段破坏我兰州核燃料扩散工厂……在年8、9月间,夜间常在空中看到卫星经过试验区上空进行空间侦察。
信中还提到了中国的应对措施,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将核燃料工厂从兰州搬迁到西南山区地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该加速兰州厂建设(当时已快建成),赶在美国破坏之前生产出足够核燃料,同时在西南地区择地建厂。
最终,中央同意了第二种意见。周总理还专门召开会议,要总参和空*作出严密的防空部署。并对各参与单位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他特别强调:“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专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国作出了以时间赢空间的选择。在年的前8个月,中国原子弹进展神速:
1月,兰州气体扩散厂已经生产出第一份浓缩铀;
4月,酒泉基地生产出第一个核部件;
6月,第9研究所进行了同比例爆炸试验;
8月,酒泉厂装配出第一个核爆炸装置。
到9月份,原子弹试爆的前期工作基本上完成,就等待中央确定具体时间。对此,毛主席指出:“原子弹是吓唬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这再一次体现出他的前瞻性。
而中国在成功试爆核武器后,便发表声明:
一、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大国的核垄断;
二、中国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三、一切核武器都应被销毁。
现在看来,这个声明是非常高明的。美国曾预期中国获得原子弹后会极度膨胀并“入侵”周边国家,这样他们便可以找到动武的最佳理由。然而中国的声明却让他们的期望落空,中国坚定地走和平路线,让敌人找不到任何攻击的借口。
原子弹爆炸现场
五、肯尼迪遇刺身亡,美国险恶计划搁浅
就在肯尼迪*府决策如何对付中国核设施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年11月22日,肯尼迪与夫人到德克萨斯州出席活动。在上一次选举中,肯尼迪在这个州险胜对手,但目前该州出现了许多反对肯尼迪的声音。
因此,肯尼迪决定带着妻子一起参加造势活动。他相信能讲一口流利西班牙语的妻子,能受到定居在那里的大批拉美裔人的支持。他决定乘坐上篷车,以便路边的观众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们。
然而,当天车队在驶过德克萨斯教科书仓库时,埋伏在楼里的枪手,射出三颗子弹。其中一颗穿透了肯尼迪的脖子,另一颗打中了他后脑右侧。医院,但最终未能逃过厄运。
需要说明的是,这件事绝对与中国无关。因为暗杀一两个*治人物,并不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对外*策,中国也绝不会干这种偷鸡摸狗之事。美国官方的调查结论是:奥斯瓦尔德枪杀了总统,暗杀活动与任何性质、种类或形式的阴谋都没有关联。
随后,副总统约翰逊宣布接任总统。尽管在约翰逊时期,美国国务院的专家又提出过一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打击的报告。但当时约翰逊正忙于即将进行大选,没有太多精力顾及中国的事情。
此后,美国*备控制与裁*署官员拉思詹斯也提交了一份绝密评论报告。他认为:“很明显,中共核能力并未重要到足以说明采取行动是正当无误的,因为这种高度的*事冒险将会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直到年9月15日,美国高层仍然无法决定如何对付中国。在这一天的“总统午餐会上”,约翰逊的核心班子再次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对于中国拥有核武器和美国对中国不宣而战这两件事,显然是后者风险更大。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间谍卫星已经观察到罗布泊试验场地完成了最后的准备,但他们只能无奈地看着中国的原子弹试爆。
尾声:
肯尼迪遇刺确实是一个意外,某种程度上给中国制造原子弹提供了一些时间。但笔者认为,即便没有这个意外,他也阻挡不了中国制造出原子弹。历史的必然性当中包含了无数的偶然性,决定必然性的是中国的科研水平和制造速度。
正在肯尼迪*府对中国的原子弹不知所措的时候,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制造原子弹的理论和方法,即便遭受打击,也能快速恢复。
事实上,不论美国还是苏联都不太可能对中国动武。这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方案没有把握,而是打击中国要付出较高的代价。经济学中有一个“理性人”的概念,是指任何一次行动都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经济利益。
现代国家和他们的决策层就非常接近于“理性人”,当一项决策会让他们付出较高代价时,他们往往会放弃。当时的中国已经不是“八国联*”时期的中国了,抗美援朝战争很好地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中国有能力捍卫自身的安全,这是任何国家在做决策时都无法忽视的一点。
总结成一点就是: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保证和平和安全。
喜欢本文的朋友,麻烦点击下方小火箭为我助力,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