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19世纪中叶意大利王国统一亚平宁半岛后,历任的王国统治者都有一个恢复往昔古罗马帝国霸权的梦想,然而时也命也,人间早已不是精罗们所熟悉的世界。在多次的对外征战中,意大利发现盘踞西欧大陆上的已非古罗马时代的化外蛮族。铩羽而归之余,意大利忽就瞬间醒悟,高卢征服不了还不能去非洲开辟一番新天地吗?于是,也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意大利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将目光放在了地中海的另一边-非洲大陆上。很大程度上,意大利的这一国策在当时是十分明智的战略选择,但奈何它却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尤其几次对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更是令意大利颜面尽失。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发生在年10月至年5月的第二次意埃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年的第一次意埃战争,其结果意大利不仅在*事上被拿着弯刀长矛的埃塞俄比亚打得大败,更因为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而成为了首个向非洲支付战争赔款的国家(总数高达万里拉)。有趣的是,在地球的另一边,另一个号称东亚强国的满清也正被小小日本国打得满地找牙。不过鲜有人知的是,其实意大利对于埃塞俄比亚也是有胜利的,那就是此前的年,意大利不仅击败了埃塞俄比亚*队,更将其国王约翰尼斯四世杀死。可以说,意埃双方自打19世纪中叶以来就一直种下了深深的仇恨。
而自一代枭雄墨索里尼于20世纪20年代登上意大利的宝座后,意大利就重新在酝酿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这一点固然是恢复罗马荣光的长期迷梦所致,其次也是有鉴于欧洲诸强并立的现实考虑。那么在*事上,双方的准备又如何呢?我们首先来看意大利方面。
在第二次意埃战争前,意大利王国的国防力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支是意大利王国*,其名义上是向意大利国王效忠,但事实上由于墨索里尼一*把持了朝*,故而*队的实际控制权仍由墨索里尼负责。而另一支则是由墨索里尼一手缔造的黑杉*。在总体上,意*采用义务兵制,规定凡18-55岁之间的意大利公民都要进*队服役,并美其名曰“罗马勇士”,但事实上入伍中的绝大部分精华力量会第一时间被抽调给黑杉*。而兵种建设上,除了完备的海空*外,意大利陆*建有步兵师、山地师、装甲师以及摩托化师。你没看错,甚至比同期的其他列强还早,意大利几乎是首个完成装甲师组建并投入实战的国家。只不过虽然意大利的装甲师理念颇为先进,但其装备却着实简陋不堪。比如其早期主力的CV33型坦克,主要火力是1挺6.5口径水冷机枪(后来改为一部双联装8mm布雷达38型机枪),其全车高1.32米,长3.2米,很多时候还不如一匹战马高。而战斗全重CV33坦克仅为1.7吨,越野性能也十分不佳,经常是跑着跑着就趴窝了。不过该系列坦克虽然性能十分有限,但意大利陆*在战争前还是对它报有相当的期望,并更在其基础上开发和成为了实战中上第一个使用喷火型坦克的国家。
客观来说,尽管意大利很早就发展和组建了装甲师,但事实上却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装甲部队。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在意埃战争前,意*的装甲师更多属于行*机构而非作战单位,其基干是以营为基础的,其次意*的装甲部队并不像后来的德国同僚那样是以多兵种为核心的联合作战力量。有关这一点,意大利人自己其实也认识到有必要在装甲部队的旁边加入步兵、炮兵乃至工兵等力量,但却始终没有做出真正的调整。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意大利装甲部队令出多门。名义上,意大利战争部的装甲部队监察局负责统筹全局,但实际上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下属的燃油委员会以及总参谋部下属的摩托化办公室也常常对其施以影响。这就导致意*装甲部队的历次改革都十分乏力,因为不仅缺乏权威,更难免由于改革所必然带来的利益划分,而使得一切有益发展的举措举步维艰。就此,某种程度上说,尽管当时意大利装甲师比日本人坦克联队的机械化比率要高,但其作战效能却无疑是要差上不少档次的。
至于步兵师和摩步师方面,意*与同期的列强在大的编制上相差不大,但每个师的装备却有很大出入。仅拿其后年型的准意*步兵师来说,其编制为为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装备包含轻机枪挺,重机枪80挺,45毫米迫击炮门,81毫米迫击炮30门,30毫米高射炮8门,47毫米32倍径反坦克炮8门,65毫米17倍径步兵炮16门,75毫米野炮24门,毫米17倍径榴弹炮12门,骡马匹,畜力车辆,自行车辆,摩托车71辆,汽车辆,全员共计人。而上述已经是意大利经过多次挨打后做出最理想的调整了,在年前,其部队更多采用的是二二制结构。即一个师下辖2个步兵团,一个团下辖2个步兵营,一个营下辖2个步兵连,另外加上师属一个炮兵团、一个迫击炮营、一个反坦克炮连,以及勤务等人员,总计将近1.3万人。表面上看起来也还像那么些样子,但实际情况却另有乾坤。这之中第一个问题在于意*步兵师严重缺乏摩托化运输力量,甚至连骡马都十分有限,大部分单位仍必须像古代一样徒步行*,而这一点在非洲这种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却是十分令人绝望的。其次以意*步兵的基础战术分队班来说,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意*的每个步兵班虽然有高达20个人,但其装备的比如贝雷塔M轻机枪却是出了名的坑爹货。这种机枪外表到处都是突起的凹坑和孔洞,在非洲的漫天*沙中,稍不留意就会卡弹。更有甚,其奇葩的弹匣更换也十分麻烦,这就导致整个步兵班虽然装备有机枪,但实际上与纯粹的步枪兵也没有多大区别。
那么相比来说,作为意*精锐的黑杉*又是怎样的呢?事实上,作为墨索里尼精心打造的黑杉*,其系统吸纳了相当多的退役老兵以及被法西斯鼓动的热血青年,为此相比起意大利王国*来说,黑杉*普遍敢打能战。而编制上,与当时普遍的*制不同,黑杉*模仿了古代罗马*团的编制,以(班(Squadra)-小队(Manipolo)-百人队(Centuria)-分队(Coorte)-*团(Legione)-集团*(Zona))进行划分。其中每个*团下都有一小部分职业*官和庞大的预备役志愿兵组成。
不过这些作战单位也会按照三三制原则来进行编制,如下所示:
3个班组成一个小队(maniple)
3个小队组成一个百人队(centurie)
3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分队(cohort)
3个分队组成一个*团(legion)
3个*团组成一个师(divisioni,相当于野战师)
3个或者更多的*团组成一个行*师
而在年意埃战争前后,黑衫*一个典型的师级编制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1个工兵连、2个补充营、1医院、1个后勤补给中心(主要补给食物)、1个骡马运输部队(匹用于牵引火炮用的骡子)、1个混合卡车编队(80辆轻型卡车)。值得一提的是,黑衫*的步枪营除了下属的3个步枪连外,没有独立的机枪连。而每个步枪连下属3个排,每个排有3个班,每个班有一挺轻机枪,这很可能是模拟古罗马*团将重心放在人大队和同时兼顾现代步兵班排战术的原因。总体上,黑衫*的补充营编制和步枪营类似,但其中的每个排都是超编的(60人),而且每排只有一挺轻机枪。另外就是,黑杉*的*械往往会被优先分配,所以其性能普遍要远高于一般的意大利王国*部队。最后,早期的黑杉*更多采用是募兵制和志愿制,因而其*中民族主义十分强烈,在整个意埃战争中表现不俗。
那么,战争的另一方埃塞俄比亚的*事情况又如何呢?此时尽管人类已进入了20世纪,但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则仍是封建帝国制度,其时任皇帝的为塔法里·马康南,即后来的海尔·塞拉西一世。不过与一般帝国不同,埃塞俄比亚的封建领主仍掌握有相当权力,在塔法里还是年轻贵族的时候就努力追随孟利尼克二世的改革。值得一说的是,后者也是现代埃塞俄比亚的缔造者,并且正是在孟利尼克二世的领导下,埃塞俄比亚打赢了第一次意埃战争。但在孟利尼克二世骤然离世后,埃塞俄比亚的后任君主埃雅苏不仅无力继续将近代化的事业进行推进,同时也压不住国内地方封建*阀的割据。
至年,经过皇族会议最终决定将埃雅苏罢黜,而改由塔法里·马康南担任摄*。其后塔法里将主张改革的各个阶层集结在麾下,他们自称青年埃塞俄比亚派,代表革新派地主、商业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利益,与佐迪图和*务大臣乔奥吉斯为首的保守派,以及埃雅苏王子为首的复辟势力展开斗争。年至年,塔法里平息了埃雅苏在意大利策划及支持下的叛乱并俘获埃雅苏,方才使得复辟派遭到致命打击。而在国内局势稍定的同时,塔法里设法剪除林立的割据势力,把各省自治改由中央*府统一管辖;文官实行薪金制,地方财力集中于中央。与此塔法里极力主张发展教育,扩大国立学校,在年更创办塔法里·马康南学校,并且他也十分鼓励显要皇族创办和资助学校。外交方面,为了确保国家发展能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塔法里力主参与国际事务,利用多方合作来增加实力。经过努力,埃塞俄比亚在年加入了国际联盟;又在年、年、年先后与意大利、美国、日本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年同英、法、意缔结三国供应埃*火的协定,同美国谈判修筑水坝。这些都是埃塞俄比亚这个非洲国家在外交的重大胜利。而在一系列改革中,塔法里最为重视的是*事改革,他不惜巨资进口先进的*事装和聘请了主要由比利时人组成的外国顾问,以建立和训练新*。同时,塔法里还建立了一支空*,而这在当时的非洲来说可谓破天荒的,因为尽管历史早已表明非洲诸国的*事发展已远落后于世界,但能像塔法里一样敢于斥巨资打造空*的却基本没有,甚至于塔法里宫廷里也对他的这一做法颇多微词。但很快,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却表明了塔法里的远见卓识。
年初,佐迪图的前夫、冈达尔省和贝格姆迪尔省的总督古格萨·沃利公爵率领由机枪和野炮装备的数万名叛*进逼亚的斯亚贝巴,沿途得到提格雷、戈贾姆两省封建主的全力支持。而尽管变其仓促,但塔法里面对这些挑战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面对地方*阀巴尔查,塔法里时,塔法里一面采取怀柔的方式安抚其心,同时又秘密对其下属进行贿赂和瓦解。等到后来塔法里以重兵包围巴尔查的兵营时,后者的士兵几乎已经全部跑光,巴尔查只得投降,最后被投入监狱。与之相对的,在对付实力强大的古格萨叛*时,塔法里做好了充分的应战准备,新装备的飞机使得帝国*克服了埃塞俄比亚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所造成的通讯困难,很快便让塔法里完成了对叛*的包围。尔后,古格萨*队受塔法里先遣部队的引诱,误入包围圈,塔法里则以大炮飞机轮番轰炸。同时飞机还散发了西里尔大主教所签署的传单,号召基督徒们不要为古格萨卖命,此举瓦解了叛*的士气,并纷纷投降。战争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将近中午,穆卢吉塔指挥*队密集冲锋,一举歼灭敌*,古格萨本人受重伤而死。古格萨身亡后,佐迪图精神崩溃,一病不起,数日后死去。年4月3日,塔法里向全国发表公告,宣布女皇已经离开人世,要求大家各安其职,“我将按照我的父辈传给我的法律和赦令统治你们”年11月2日,38岁的塔法里正式加冕称帝,称海尔·塞拉西一世(阿姆哈拉语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权力”之意)。
海尔·塞拉西称帝后,大力实施酝酿多年的改革措施。他以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于年颁布了埃塞俄比亚有史以来第一部宪法,即“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度,设立参议院和众议院,谈论由皇帝交议的各项事务。参议员议员经皇帝提名从贵族中选出。众议院议员经贵族提名产生,“直到人民有能力时进行选举”。宪法还规定加强司法部门的工作,法官要“从由司法经验的人中挑选任命”,独立行使职责。国家的财*收入归国库,需要时只能“按照年度预算的规定使用”。这些规定对封建势力多少有些限制。宪法里还有些保护人民权力的条文,如承认公民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民有工作的权利、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反对强迫劳动,维护人权等等。
这部宪法还确认了海尔·塞拉西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规定皇帝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任免大臣,在议会两院休会期间发布代替法律的赦令;皇帝握有*队的最高指挥权‘对外有权同外国谈判和签订条约,宣战。宪法还写上海尔·塞拉西的家系是“唯一合法的皇族”应不间断地传至后世。显然这些都是以法律形式维护君主权力的措施。然而虽然海尔·塞拉西为了皇权专制颁布了一系列的独裁法令,但他在禁止奴隶贸易上却是十分开明的。其年再次发布赦令,规定凡是继续从事奴隶买卖的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地方当局办事不力者,轻则罚款,重则撤职交由法院处置。随后塞拉西在全国各地分设62个奴隶事务管理局,负责具体事宜,严格执行主人死后奴隶随之解放的原则。成效明显,至年埃塞俄比亚全国已解放奴隶达4万多人。而在国家建设方面,海尔·塞拉西着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和立法制度。首先,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设置教育部,领导教育工作。创办国立小学,除使用当地语言外还学习英语或法语。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各个省兴办了10所小学,还在首都开设了一所女子学校,另有酋长子弟学校一所。在积极聘请外国教师的同时还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其次,鼓励发展报刊新闻事业,创办了几家印刷厂。第三,废除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习惯法,颁布了《惩治犯罪条例》,依靠法制稳定社会秩序。此外,他还效法西方的科学文化模式,设立国有银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战前双方*事准备
在以上种种改革的同时,海尔·塞拉西其实非常明白意埃间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为此除了在外交内*上极尽心血外,海尔·塞拉西所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