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过了个十一假期,大众“排放门”事件还依然占据着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
这个事情有个有趣的细节,最早向美国环境保护署举报大众汽车作弊行为的是一个彼得·莫克的德国人。
在整个事件的进展中,大众自身的权斗、美德之间的*治博弈以及大众原有管理制度的漏洞等等复杂情况交织在一起,让大众“排放门”事件的精彩程度和后续影响比起当年的“安然事件”抑或“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
毫无疑问,“排放门”事件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它的代价将不只是巨额罚款和股价暴跌这么简单。“排放门”事件的爆发基本上宣告了大众“年登顶全球”战略的失败,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众汽车都将喘不过气儿来。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当是遭受无法被消费者信任的难题。
这种信任难题到底有多严重?一位丰田的高层在与笔者探讨大众“排放门”事件时,都在反复强调此事件与当年丰田在美因油门踏板而引发的“召回门”事件的不同。他说,当年,丰田的油门踏板是个设计缺陷,并非丰田的主观意愿。而现在,大众的“排放门”却是个明知不可为却为之的造假行径。这对消费者来说,恐怕是个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不要把大众的事儿和丰田的事儿扯到一起”。
可以说,在跟丰田争冠的过程中,大众是自己把自己绊倒了。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因此就对大众口诛笔伐,甚至对“德国制造”都持有怀疑态度,那到也不必。
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作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每年都在向全球市场提供上千万辆高品质的汽车产品。大众汽车的标签是品质和技术,虽然这次“排放门”事件暴露出了大众在成本面前的妥协,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大众也在积极的把利润投入到研发中,并最有意愿让大众汽车的用户最先享受到领先的产品和技术。
并且,对大众来说,“排放门”时间其实也是大众的一个戳破制度*瘤,重建管理体制的契机。众所周知,此前的“DSG事件”、“速腾断轴事件”之所以能够大规模爆发,很大程度是源于大众汽车内部机构繁冗、沟通不顺畅以及权责不明晰。尽管,大众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排放门”事件爆发前就已数次表态“大众面对各种变化必须反应更快、更灵活、更机敏”、“大众必须变革目前的决策模式以适应未来发展”。但真正能让大众破釜沉舟、抛开阻力进行机构改革的却是这次“排放门”事件的沉重一击。
据悉,就在“排放门”爆发之后的短短数天之内,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便通过了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以及北美地区全新管理架构调整的相关决议。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重组北美区域,原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范安德担任北美区域负责人;保时捷、宾利和布加迪组建跑车业务集群;加强品牌和区域管理职能;成立集团产品策略、新业务、合作与控股、车联网、环保排放管理等组织部门;简化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组织架构等等。而这还只是大众简化集团董事会组织架构的第一步。大众的目标是,未来,各品牌和区域在产品生产方面将拥有更大的独立性,他们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鉴于此,笔者认为,“排放门”并不会击溃大众,相反,在经历了品牌重建和机构重组之后,大众的脚步会更加审慎。而对中国市场来说,因为目前大众在中国几乎不投放柴油车,所以在产品层面,“排放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并不大。“排放门”事件对中国市场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大众在北美失利之后,会更进一步押宝中国市场。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提升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众在华或将采取更为激进的价格策略。
众所周知,在中国市场上,大众的产品定价一直都有价格标杆的作用。倘若大众在华为迅速拓展销量而重塑价格体系,这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