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洲和法郎简直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提到法郎一定想到的是发达浪漫的法国,在欧盟货币统一化之前,法郎一直是法国的流通货币。提到非洲,你可能想到的是贫穷落后,也可能想到的是刚果盆地的金矿,但不管你如何去想,都不可能想到,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居然有14个国家的流通货币是法郎。为什么非洲的流通货币是法郎呢?法国与非洲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一、法兰西的殖民帝国时期
非洲一共有14个法郎区国家,分布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其中的12个国家都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
以拿破仑战争为分界点,法兰西有两次殖民帝国时期。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法兰西战败,英国瓜分了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殖民地,其中包括对法兰西意义重大的西非塞内加尔。
那段时期本来就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时代,出于本国利益的考量,法兰西开始了第二次殖民。年,法国侵略阿尔及利亚,标志着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开始建立。普法战争中,法国丢失了许多殖民地,但中法战争巩固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地位,在此之后,它开始盯上了非洲这块广袤的土地。通过殖民战争,法兰西先后将突尼斯、利比亚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中非,法兰西又陆续得到了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尔、查德、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以及吉布提的狭长海岸地区。其后,又建立了法属西非。
19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国家开始发动独立战争,对于法国来说,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与非洲维持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但是又不愿意放弃法国在非洲的利益。既想要保证本国的利益,又想要维持体面的大国形象,法国历届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持与非洲前殖民地的关系,因为这对于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非洲民族国家独立热潮中,法国分别在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的独立战争中遭遇挫折,于是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开始将重心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就是现在的非洲法郎区。法国一直利用非洲地区维持自身在世界范围中的地位,尽管当时非洲国家的目标是进行非殖民化,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了,法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甚至有人称:“非洲是法国的后花园”。
法国与非洲的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法国与非洲政治领袖的个人关系的好坏在巩固双方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戴高乐时期,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就能在巴黎享受到特殊待遇。一些非洲法郎区的领导者们还与法国展开了密切的军事合作,比如科特迪瓦前总统就在尼日利亚内战中得到了法国的军事支持。
二、法国与非洲的现代联系
长期的殖民历史使法国与非洲建立了特殊的亲密关系,尤其在非洲,各种自然及矿藏资源丰富,一直是其他国家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法国利用殖民地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与非洲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开展了密切的合作。
(一)政治联系
法非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合作始于萨科齐总统时期。萨科齐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法语非洲背景的总统,他个人与法语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也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非洲也没有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但是当时的萨科齐承诺照顾非洲赴法的移民,并表现出了愿意改善已经边缘化了的非洲移民社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这在部分非洲人心中非常加分。
在萨科齐之后的奥朗德政府对非洲也十分重视。奥朗德总统上台后离开欧洲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是阿尔及利亚,这是法国在非洲的老牌殖民地,代表的是法国在非洲的利益。在奥朗德对非洲访问的过程中,他声称要与非洲国家重新建立一系列能够在法国政府与非洲政要之间相对平衡的条约与规则,奥朗德甚至将这个计划与法国重建与德国关系的问题提升至相同的高度,可见奥朗德对于非洲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