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注资央企需解答三个疑惑
■中国观察之叶檀专栏虽然很隐讳,但向央企注资确实等于全体纳税人掏钱救央企。第一轮注资投向亏损严重的航空公司,即将启动的第二轮注资计划转向亏损同样严重的火电企业,包括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家电力集团和国家电、南方电两家电公司,将获得总计100亿元人民币资金的支持。向央企注资,自然激起一些反对声,但在央企效益全面下滑、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注资似乎是有关部门的天然职责,反对声连水花也没溅起几朵。但央企是中国经济的安全线,有关注资来源、注资标准与注资效果,兹事体大,不得不详察。央企注资疑惑之一,注资资金来源于何处?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人士向媒体表示,“既然是‘注资’,就是国资委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果来自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那就是国家财富。按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则,实行预算、收支两条线,使用时由财*部从国库直接拨付给企业。既然是从国库支出,那么,就不应该由央企和监管部门在内部循环。民众的建言权总该有吧?虽然钱是从各央企利润中扣除,监管部门总不至于认为,这笔高达547.8亿元的资金就是自己口袋里的,怎么用只要与财*部通个气就行。如果不纳入公共预算,相关部门可以自说自话,建立国资经营预算意义何在?央企用国有资本金注资,减少了赢利央企的税收空间,意味着其他纳税者缴税份额将隐性增加。如果用4万亿财**策再行补助,意味着积极财**策效率的下降。央企注资疑惑之二,是否有助于提高央企生产率。据报道,目前注资有两大标准:负债率在90%以上;影响面较大的央企。硕果仅存的150家左右的央企几乎家家重要,重要的还是要看亏损面,谁亏得多,负债率高,获资的机会就大。已获注资的企业亏损原因除千篇一律的国际金融风暴袭击之外,主要的是内部机制不健全。如国航、东航,燃油高涨时亏损巨大,却不说套保赢利多少,而燃油下降时套保损失巨大,吞噬了可怜的救助资金。我们救助的究竟是航空公司,还是投机的金融公司?纠缠在国内航空市场的燃油、航空飞行器的垄断什么时候破除,高税收、企业成本什么时候能降,无人知道。总而言之,这些航空公司在客货流增长量最大的几年,造就了最大的亏损额。火电企业亏损额巨大,仅去年1到10月,五大发电集团就亏损268亿元人民币,百亿注资对于弥补亏损是杯水车薪。电煤市场化程度不统一,煤价上升电价持平的呼声数年不绝,到现在没有解困之道。但是,那些占据中国每条大江大河的水电企业的巨大赢利去了哪里?一家独大的电企业为何不能消化库存,而要巨额补助?如果冰雪灾害天气受损严重,为什么不能从市场渠道融得资金?而煤炭企业的赢利是否反哺给了社会?疑惑之三,被注资央企是否有回报基准?有人怀疑央企注资,是为了做好报表,促进整体上市,到资本市场再圈一次钱。要回答这样的疑惑,李曙光先生建议,国资委应该提前调查国企经营情况,确定回报基准,并按照这一回报基准要求接受救助和注资的国有企业,在填补亏损或开始盈利后提高每年利润上缴比例,从而在不同国企、国有企业与纳税人的利益分配之间求得平衡。只有提升效率的注资,才有价值,否则不过是纳税人财富的浪费,与新一轮的利益再分配而已。(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