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诺贝尔奖很精彩
有黑马、有冷门、有争议,也有众望所归■前言一个孤独的男人1895年在巴黎写下的薄薄一页纸,他的家人在他死后才发现这一遗嘱。写在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诺贝尔奖。从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至今,100多年来,作为世界上最有知名度的大奖,诺贝尔奖向来拥有不同凡响的关注度,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官员、学者以及有关专业人士都高度瞩目,无数有意角逐这项大奖的人们更是孜孜以求,为获得这项殊荣而不倦努力。但是,正如同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一样,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奖有过欢欣鼓舞,有过激动人心,但也有过疏漏和遗憾,也引起过激烈的争议和质疑。当一个个关键词开启诺贝尔奖的历史,我们将讲述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随着北京时间12日晚7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开出,2009年诺贝尔奖各奖项全部尘埃落定,可说是爆点连连。今年的诺奖得主,既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的“爆炸性”人物,也有德国女作家米勒这样的大冷门,还有让中国人感到亲切的华人科学家高锟。总之,这可说是一届“黑马”频现的诺贝尔奖。奥巴马让世界惊掉下巴本届最大黑马无疑是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奥巴马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顿时惊掉全世界无数人的下巴。评审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表示,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是表彰他“在加强国际外交及各国人民之间合作上,做出了非凡的努力。”但国际间质疑声一片。最大的质疑点是:奥巴马还没有做出任何实在的成绩,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不能只因为那些良好的愿望,如世界无核化就把这个奖颁发给他。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截止时,他甚至才上任不到一个月。善良一点的说法表示,这是对奥巴马的鼓励、给他带来了压力;比较直接的如美国媒体干脆叫他别去领奖。甚至有人怀疑,诺贝尔奖委员会是故意把他“捧上神坛”,让他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多些束缚。也许是知道自己获奖底气不足,奥巴马谨慎地表达了对获此殊荣的“谦卑”态度,白宫在宣传方面更是低调。德国女作家“冷倒”一片说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很多人都是一个反应:好冷。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她“以特别犀利的语言描述了在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故事非常沉重”。米勒获奖,超出所有媒体的预测,此前外界认为夺奖的热门人选如秘鲁的略萨、美国的罗思和奥茨、以色列的奥兹及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均无缘该奖。中国国内很多德国文学研究领域专家的反应都是“这个人实在太冷门了”。近几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连爆冷门,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耶利内克、哈罗德·品特、莱辛、帕慕克、勒·克莱齐奥,世界几乎都快习惯冷门了。至于原因,翻译家北塔称:“他们不愿意给太热门的作家颁奖……每隔两三年爆一次冷门,然后再爆一个热门作家,以保持奖项的影响力。”经济学奖七大热门全落马北京时间12日晚7时,诺贝尔奖最后一个奖项:经济学奖开出了。在这“最后关头”,评委们还是不肯放弃爆冷的习惯,推倒了此前媒体推测的七大热门人选,把奖颁给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女教授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利弗·伊顿·威廉森。理由分别是“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和“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而在此前的媒体推测中,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暖等大环境下,研究货币*策、行为经济和环境经济的3组经济学家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殊荣。但诺贝尔奖就是诺贝尔奖,将本届的“黑马”特色坚持到了底。华人再得诺贝尔奖虽然有这几个“大黑马”,但高锟的获奖还是让众多华人对此届诺奖多了几分亲切感。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华人科学家高锟以及两名美国科学家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美国的5位科学家和以色列的1位科学家因在各自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