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与客户之间信任的桥梁,隔行如隔山在消费者心里由来已久,事实证明没几个跨行成功,多数都倒在失败的路上,腾讯想做电商,阿里巴巴依靠钉钉涉足社交,结果都没有撼动双方核心业务,千百年来,一个品牌一个定位,跨行用户往往并不买单,王健林想靠飞凡APP涉足电商,结果成鸡肋,重庆有这样一位靠摩托车起家,跨行做汽车却处处碰壁,连年亏损,让人感到惋惜。
年,尹明善出生在榨菜之乡重庆涪陵,从小家境贫寒,读书成为他唯一爱好,父亲早早过世,跟着母亲无依无靠,12岁就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衣服本来就少,基本都是缝缝补补穿好几年,加上交通不便,村里人买一根针都要跑好远。
他看到商机,四处求人借来5毛钱,徒步到城里批发针线,拿回来到附近村子叫卖,短短几个月他就攒下好几块钱,他没有让母亲失望,以优异成绩拿到奖学金,帮助他完成学业,正想大展宏图之时,却受到形势变化,深陷长达20年改造生活。
70年代初,他回到家,他经商的渴望没有因改造而磨灭,鼓励自己从头开始,他干过大学英语老师,做过编辑,直到创立一家出版社,凭借多年博览群书,主编一部《中学生一角钱》书籍,切中时代要点,销量暴增,让他赚到第一桶金60万元。
图书并没有让他满足,他希望找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撤出书店之后,他走南闯北,一直在寻找商机,年,机会悄然而来,改革开放,万物复苏,摩托车行业迎来春天,以嘉陵、建设等品牌为主,重庆已经形成零件、整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多方了解打听,他看到行业巨大,54岁的他,凑够20万元,成立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研发摩托车发动机。
创立之后,他招兵买马,短短两年就造出四冲程型发动机,动力比同行高很多,然后改造传统脚蹬式启动,发明电子打火,发动机并不是最终目的,造车才是他真实想法,他将公司名字正式改为重庆力帆,依靠过硬技术,很快占据市场。
当他准备扩张时,价格战开始打响,他并没有选择加入,而是将目光转移到国外市场,跑遍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将力帆摩托车出口到多个国家,年,全球销量达到万辆,收入38亿元,成为摩托车行业销量冠军。
正当事业辉煌之时,他却选择做汽车,年,中国汽车元年到来,丰田、福特、长安等国内外汽车商开始发力,仅11个月产量就达万辆,尹明善看到机会,随即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这一步对力帆来说跨度有点大,摩托车跟汽车完全不一样,发动机、底盘、车架生产都十分烧钱,仅购买一个模具生产技术动辄就是几亿,不知当时他是否有些后悔。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力帆摩托车品牌太火,导致推出汽车时,销量很一般,这就是公众品牌影响力,按理说这一步跨度并不大,但汽车复杂程度远不是摩托车能比,4大机构,5大系统,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十几年研发才能做出成品。
当今汽车巨头哪一个不是耕耘汽车领域几十年,才打磨出可靠产品,力帆短短三年就造出来车,品质可想而知,他犯下行业通病,认为四个轮子加一张沙发就是汽车,董明珠、贾跃亭财力多么雄厚,但在汽车领域还是栽跟头。
年,力帆集团上市,市值超过亿,72岁的他开始退居幕后,由职业经理人担任集团总裁,他儿子为何不接班?原来尹喜地酷爱足球和豪车,无心经营公司,尤其喜爱限量版豪车,主要出一款,他都斥巨资购买,曾经花费万买中国第一辆布加迪威龙,前前后后购买豪车花费超过10亿元,奢侈程度远不是阿斗能比。
摩托车市场萎缩,汽车销量不佳,力帆一点点深陷泥潭。早在年前后,中国公路发展迅猛,汽车开始替代摩托车成为日常交通工具,力帆摩托车销量递减、创始人退休、汽车故障不断,想靠新能源汽车翻身,却被取消补贴资格,没能拯救岌岌可危的帝国,年开始,力帆集团每年亏损超过70%,资金面临断裂风险。
年力帆营收.13亿,总欠债高达亿元,大部分是短期债务,不得不开始变卖资产、股份来填补亏空,截至目前,股价依然徘徊在5元左右,市值缩水超50%。尹明善54岁创业,比任正非还晚10年,从卖针线到做摩托赚来亿,儿子花10亿买豪车,欠债超过亿,摩托大王渐渐没落,如果不出现奇迹,力帆处境将越来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