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嘉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起来看看浏阳这七个
TUhjnbcbe - 2024/8/17 20:28:00

6月3日,浏阳召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大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安排部署,并下发《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浏阳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了浏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一鼓作气背后,乡村振兴鏖战正酣,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村庄涌现了出来。它们有的发展“土地合作型”经济、“资源开发型”经济,有的发展“物业经营型”经济、“乡村服务型”经济,让村级集体“钱包”鼓起来的同时,也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近日,浏阳日报记者走进这些典型村,实地探寻感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背后故事。

温馨提示:全文共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土地合作型

土地合作型经济:鼓励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以承包地、林地等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合作社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

01

北盛镇卓然村

土地做“嫁衣”,社会资本争先落户

“原乡染坊、十里荷塘、众筹果园、共享菜园、钓鱼基地等子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并逐步产生效益……”9月1日,北盛镇卓然村村部,望着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党总支书记汪新桥心里别提有多美。

在年前,卓然村级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而2年后的今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如火如荼推进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卓然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幅土地集中流转的生动画卷。

集中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从空中鸟瞰,北盛镇“诗意原乡”——卓然村宛若一颗皎洁的明珠,镶嵌在捞刀河畔,令人向往。

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卓然村也曾存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年以前,我们的村级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汪新桥告诉记者,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村级发展。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卓然村支村两委探索的重要课题。“大部分年轻人在外打拼,土地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能不能把土地集中流转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让其发挥更大效益?”

年,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卓然村成立了浏阳市卓然土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把农户闲置的土地、林地和农田集中流转起来,再把土地流转给项目,以此转化为集体经济。

“年下半年,土地流转就取得了效益。”汪新桥介绍,当时镇政府引进的一个育林项目落户到了卓然村,项目按照村集体9%、村民21%、企业70%的比例分红,第二年村级集体经济就有进账。

近几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产业发展项目也纷纷落地卓然村,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入驻同时,助推了卓然村的乡村振兴发展。

上市公司签约落户,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嘎嗒嘎嗒”的机杼声响起,梭子在老式织布机上来回穿梭,将一根根棉线织成布匹,再通过传统植物染色技艺给布匹上色……尽管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但位于捞刀河畔的原乡染坊,每个周末都会吸引大批游客的游玩体验。

原乡染坊是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旅游休闲项目。年9月,上市公司中民筑友房屋科技有限公司与北盛镇签约,打造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土地流转提前做好的“嫁衣”,让卓然村抢得先机,项目顺利落地,并启动建设。

今年,看中了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发展前景,浙江大时代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加入。目前,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均在有序推进。

“加上复垦的奖励,今年村级集体收入将有新的突破。”汪新桥笑呵呵地说,下一步村上还将继续盘活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02

官渡镇竹联村

土地活起来,引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以3.8亩土地入股蔬菜种植合作社,获得利润分红,红利由年的不到1万元变成年的3万多元,官渡镇竹联村渡口组的钟龙枧尝到了土地入股的甜头,“今年蔬菜丰产又丰收,分红预计可以达到5万元左右呢。”

在官渡镇竹联村,以土地入股项目,村民获取利润分红,壮大村集体收入的做法自年实行以来,目前已相对成熟,竹联村积极探索,做大了集体经济这一蛋糕,并让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

村民变股东

土地入股田园综合体

谈及年前的村集体收入,竹联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敬芳直摇头:“村上一没有资产,二没有门面,哪里来的收入?”而如何“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完善村上基础设施”这个问题也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年,竹联村创新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通过村组流转余亩土地,入股当地的鑫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农业,以增加村集体收入。“第二年,村集体就获得了3万元的红利。”吴敬芳回忆道,红利收入主要用于水利设施建设、硬化村级主干道,完善基础设施。

随后,竹联村又以土地和基础设施入股的方式,引进了桂园国际、原乡花海等项目,来壮大集体经济。

如今,竹联村内村民公共服务中心、会议室、卫生室、远教室、旅游接待中心、休闲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全村水泥道路入户率达%,绿化率达90%,主干道全部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

去年,竹联村申报国家财政部田园综合体建设(-年)试点成功,之后又成立了桥坳土地专业合作社,至今已成功流转了亩土地,用于“诗画中州”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建设。

旅游产业链

今年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去年以来,由于国家财政部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区域创新了财政支持方式,将以往财政直接无偿奖补变为通过村级组织以股权形式投入。于是,竹联村顺势整合境内资源,成立了诗画中州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上以财政支持资金入股公司,占股8%,保底收入20万元。

“诗画中州”功能区分为桂园国际美食体验园、浏阳河第一湾观光体验区和客家风情民宿体验园等三大板块,共有48个建设项目。

除此之外,“诗画中州”构建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也让当地村民富了起来。“诗画中州”田园综合体项目获批一年来,已带动当地新增劳动力就业超过人,帮助30多户贫困户就业。

“今年,‘诗画中州’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较往年增长了30%以上。”竹联村党总支书记吴敬芳介绍,功能区构建的“村集体-企业-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共享,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

物业经营型

物业经营型经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的学校、医院、厂房、仓库等物业设施,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与有关企业发展联合经营。支持产业园区周边的村,利用土地整理复垦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园区合作,在园区内置换同等面积的建设用地,共同投资兴建厂房或配套物业设施用于租赁经营。

北盛镇亚洲湖村

巧抓机遇,荒地变成“聚宝盆”

8月份,北盛镇亚洲湖村红旗组70岁老人周长武特别开心,他家门口原本狭窄、泥泞的小道被一条多米长、3米宽的水泥路代替,一家人的出行比以往方便多了。

“修建这条路大概花了7万元,费用全部来自于村集体。”亚洲湖村村委会主任周鹏江介绍,利用亚洲湖村集体资金,村上主动将村级主道进行“白改黑”提质改造,水泥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道路及屋场亮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亚洲湖村建成了长沙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盘活荒地,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

“钱袋子”不鼓,村级发展便会步步艰难。亚洲湖村支村两委立足村级实际,通过发展“物业经营型”经济,让村集体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

亚洲湖村是国家级园区浏阳经开区北园的重要构成区域,为了满足发展需要,从年开始,园区每年在亚洲湖村征用土地、拆迁房屋。在本村土地被征用的同时,亚洲湖村支村两委通过研究决定,在山上组选定了一片不涉及经开区建设计划和城市布局的荒地,用来安置拆迁农户建房,这样既能盘活做大集体资产,又能解决征拆户无处建房的问题。

年,由亚洲湖村经营打造的山上安置小区得到了审批,占地约14亩,可安置30余户村民。征拆户只要花费一定费用,就能在小区取得土地,并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建房。

“现在山上安置小区已经住进了10多户拆迁户。”亚洲湖村党总支支委周志强算了一笔账,盘活这片荒地后,山上安置小区项目可以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入。

整合土地资源,项目接连“落地开花

”既保温保湿,又有足够的容量,10年前亚洲湖村建设的烤烟育苗大棚现在仍是本村及周边拔茅村、百塘村烟农的育苗场所。

“年,我们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的形式,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了这座大棚。”周鹏江介绍,10年前,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了大约9亩土地,高标准建设了一座育苗大棚。一直到今年,村集体仍可通过收取烟农租金的方式每年获得收益2.5万元。

除了发展“物业经济”,亚洲湖村还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用以地入股的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以地入股发展集体经济,是亚洲湖村党总支书记罗新德在年的一次党总支部会议上提出的设想。通过以地入股的形势,以亚洲湖村村名注册的建材厂顺利建成投产,现在,村集体每年都能获得分红。

随着第一个以土地入股分红来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项目结出硕果,亚洲湖水泥厂、亚洲湖家具厂、党员示范种植基地等一批集体经济项目相继“落地开花”。

乡村服务型

乡村服务型经济: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参办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生产管理、农机服务、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农业电商等农业配套服务。鼓励搭建劳务服务平台,为村内劳动力提供信息咨询、劳务派遣、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劳务中介服务。

沿溪镇沙龙村

做活服务,蔬菜端上全国餐桌

9月1日,位于沿溪镇沙龙村的浏阳市百年沙龙食品加工厂一片忙碌,从这里生产出来的紫苏酸枣、紫苏杨梅、紫苏木瓜等贴上“百年浆果”品牌标签后被销往全国各地,而产品原材料、食品工人都来自沙龙村本地。

“落户在这里,作为企业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沙龙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肖曙光介绍,他的厂子由沙龙村组织统一流转亩土地,提供土地;村上还提供劳动就业咨询,缓解企业招工难题,并提供农产品配套物流服务、电商平台。

沙龙村完善的配套,优质的服务,吸引不少企业落户,与此同时,沙龙村的村集体收入也从无到有,逐渐壮大。

土地统一流转,规模化提供生产资料

“我们生产用的紫苏、杨梅、酸枣基本都是直接从当地的种养殖合作社进货。”肖曙光介绍。

作为全省进行土地流转改革最早的行政村之一,沙龙村在年率先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大面积流转,专业农村种养殖合作社应运而生,数量最多时,村上有18家专业种植合作社,培育蔬菜品种多个,产品远销香港等地。

“我们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统一进行土地流转,先流转给村上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再成片成块流转给企业或者是种养殖合作社。”沙龙村党总支书记罗平春介绍,“因为是成片整体流转,与以往单片流转相比,区域内的沟渠等基础水利设施面积也都算进了流转面积,所以村集体的收益有所增加。”

大面积的土地,为种养殖农村合作社、企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如今,经浏东公路进入沙龙村,整洁漂亮的油砂路向着远方延伸,路旁便是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高高的大棚,看上去像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工厂”。

定位“乡村服务型”,配套提供物流配送

为了让村上的企业发展得更好,沙龙村还成立了湖南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专门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生鲜配送平台,年又成立了“沙龙E果蔬”电商服务平台,帮助农户以及合作社进行产品销售。

“目前,我们共有4台生鲜配送车,运输的蔬菜主要销往东区和南区。”沙龙村党总支委员江育发介绍,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村集体采取收取服务费的形式来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合作社和企业的用工需求,解决居民就业难题,在引进项目的同时,沙龙村要求入驻企业在招聘时优先考虑当地村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沙龙村已解决1余人就业问题。

今年,沙龙村又创新尝试与中澳蓝鹰国防教育基地联手打造农业产学研基地,整合蔬菜基地资源,打造中小学生的学农体验实践基地,同时整合了30户农户的闲置空房,为企业做配套服务,用于接待中小学生。

“目前,我们已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前来体验的学生人数进行收费服务,农户实现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再上台阶。”罗平春说。

资源开发型

资源开发型经济: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流转闲置农房,采取租赁、参股等形式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发展休闲农庄、乡村民宿、乡村客栈。

01

张坊镇田溪村

开发峡谷,贫困村吃上“旅游饭”

滑草场、跑马场,小朋友快乐嬉戏;溯溪而上,大人们尽情观赏第四纪冰川地貌……每到周末,张坊镇田溪村都会迎来大批游客,热闹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个省定贫困村。

改变,从年8月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开始。在支村两委的发动下,村民众筹入股开发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经过3年的开发建设,田溪村去年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被评为“长沙市十大最具魅力旅游乡村”。

多户村民众筹入股

田溪村位于张坊镇东北部,面积4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受山区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

也正是由于区位相对偏僻,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磐石大峡谷、第四纪冰川地貌、两千多亩原始红豆杉群等自然景点散落村内。

能否利用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年8月8日,一场关乎田溪村未来发展的村民代表大会在村部召开,大家各抒己见,最终一致通过了“发展乡村旅游,助脱贫摘帽”的决议,西溪片成为开发的重点。

田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纪煌告诉记者,村上决定众筹启动资金,通过党员带头,党建引领,逐渐带动了村民积极性,大家对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愿望日渐强烈。

经过商量,村民们以现金、土地林地流转租金等形式入股,每股0元,每户2股起,上不封顶。经营产生效益后,将提留15%的利润作为自然资源股,所有村民均享受分红,村集体经济占股10%,其余75%按众筹股金比例分配。

如今,已有多户村民众筹入股,筹得资金近0万元。

43家农户签约发展民宿

启动资金解决了,如何开发?深思熟虑之后,田溪村将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放到了首位。

“众筹资金来之不易,我们‘1元钱掰成3元钱花’。”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村民古林初感触良多。去年,为了在河边建设古色古香的仿木护栏,他没少跑工地,“别人多元/米的仿木护栏,我们自己动手,只花了元/米。”

不仅如此,近3年来,全体村民义务投工投劳0多人次,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残余破屋60余间、清理河道1.5千米、建设景观水坝11座、拓宽和“白改黑”主干道1.8千米、铺设沿河观光步行道2.5千米……美丽乡村初具雏形。

今年7月22日,田溪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始试营业,精心打造的滑草场、跑马场、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独具特色的游玩项目,惊险刺激的溯溪探险,让田溪村“乡村旅游”之名不胫而走。

为了盘活各家各户闲置农房,打造民宿,田溪村还引进了农城微旅公司负责宣传推广。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目前已有43家农户签约合作。

“日最高售票额达4万元,周末要提前订房。”李纪煌介绍,来游玩的游客多来自长株潭、湘赣边区域,目前村上住宿接待能力为人,“有一次住宿游客太多了,我们只得往张坊集镇和上洪村进行‘分流’。”

02

沙市镇东门村

借力蒿山,“薄弱村”建起四星农庄

春有栀子花开争烂漫,夏有古泉淙淙去倦意,秋有皇菊品赏适闲情,冬有月亮湖畔可漫步……在沙市镇东门村,一年四季风景不重样,游客纷至沓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上了一个台阶。4年,东门村由原东门村、江口村并村而成,当时村集体负债约30万元,村上所有开支均靠财政拨款维系,经常入不敷出。东门之变如何发生?答案就藏在这青山绿水间。

靠山吃山,建起国家四星级农庄

东门村面积6.5平方公里,是沙市镇面积最小的行政村,六分山林三分地一分水,耕地少,底子薄。用村民的话说:“巴掌大的地方,曾是十里八乡的‘薄弱村’,乡镇村级排名年年拖后腿。”

“东门村地方不大,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是块宝地。”东门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辉说,特别是当地的蒿山,年平均气温约18℃,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淙淙清泉从岩石缝中沁出,清甜可口。

转机出现在7年。东门村支村两委大胆决策,瞄准以蒿山为核心的区域,确立以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抓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以此为起点,东门村掀起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近年来,东门村先后启动了月亮湖、湖中亭、绕湖游道、蒿山生态休闲农庄等一大批景点建设,拓宽和硬化村级道路31公里,实现了水泥道路组组通……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年,全省唯一一家村集体所有的国家四星级、省五星级农庄——蒿山生态休闲农庄,在东门村开门迎客。年,东门村赢得湖南一家知名餐饮公司的青睐,将东门村作为员工培训基地,每年支付租金30万元,村集体的“腰包”里有了首笔入账。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人人尝甜头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门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湖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纷至沓来。

村级集体经济“蛋糕”做大了,人人尝甜头。8月20日下午5时许,东门村专门举办红包派发仪式,为7名“准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除了向考取大学的“准大学生”派发红包,东门村每年都会从村集体拿出部分资金,奖励村上优秀教师;对因灾、因病致贫的村民发放救助金;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东门村的变化全都看得见。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东门村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年,东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远超长沙农民收入平均水平。

03

官桥镇苏故村

盘活水域,资源变“资本”

垂钓、餐饮、民宿、漂流、采摘……虽然暑假已过,但官桥镇苏故村的旅游“热度”不减。每天都有游客踏上这片土地,看粼粼水波映衬着金色的阳光,涧江河一路蜿蜒……

游客的到来让苏故村唯一的休闲生态农庄生意火爆了起来。“每天都有人订餐,今天刚刚接待了一批,明天还要预备一批。”苏故村生态农庄负责人尹阳春告诉记者,农庄属于村集体经济,村民都有股份,生意火爆意味着村民分红的收益也会水涨船高。

做活“水文章”,村民变股东

所有的热闹都得从苏故村盘活山水资源、开办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始说起。苏故村位于浏阳西部,与株洲交界。涧江河穿村而过,全长8公里。这条河是苏故村乃至官桥镇居民的“母亲河”。

“20多年前,人们在涧江河里淘金,得到了财富,但是生态环境破坏得很厉害,河道伤痕累累。”作为当年淘金热的亲历者,苏故村党支部书记潘昌武记忆犹新。

近年来,苏故村持续开展疏浚河道,修复河堤,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行为,每年还在涧江河里投放鱼苗10万尾,全面改善涧江河生态环境,如今,涧江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去年,苏故村组织建设了国家级高标准的垂钓竞技中心和休闲生态农庄,可同时接待0多名钓友和游客。“现在我们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垂钓比赛,吸引了不少的团体,同时带动了不少散客,人气越来越旺。”尹阳春说。

如今,涧江河让苏故村的村民们富裕了起来。苏故村全体村民以河流水域等公共资源为股资,入股苏故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实行按股分红,让“资源”变成了“资本”。

去年9月,随着竹筏泛舟、露营、穿越丛林等项目在涧江河沿岸逐步铺开,这一由村民和村集体入股的旅游度假区开始试运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给苏故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潘昌武底气十足地说,“今年五一期间,仅苏故村生态农庄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多元。”

调整产业结构,激发经济活力

为了吸引投资者,苏故村紧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由村委会主导将土地集中起来,合理规划发展养殖、生态种植产业,共流转土地1余亩。

“俗话说‘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必须有实力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潘昌武说,去年他们通过修建幸福屋场、苏家坊广场,恢复官桥古桥原貌,使得乡村越来越美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如今,杜鹃花苗圃基地、百亩黄桃种植基地,亩小水果种植基地……一个接一个现代化农业、观光项目在苏故村落地,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近年来苏故村的发展,吸引了不少人回乡进行投资,林铁军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回苏故村流转了亩土地,用以种植杜鹃花。“之前村上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地流转难度大,回家投资也未必能见到收益。”林铁军说,“现在基础条件好了,名气也起来了,正是回乡投资的好时机。”

以土地、山水资源入股项目,换取盈利分红。今年,尝到了甜头的苏故村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分红的资金入股多个项目,换取更多的收益。

“今年,我们又以村集体的名义在黄桃种植基地项目和亩小水果种植基地项目上分别投资了10万元和30万元,到明年就可以获得红利。”潘昌武说。

利用红利再投资不仅可以坚定投资者来苏故村投资的信心,丰富苏故村的旅游资源,同样也可以为村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潘昌武说,“到时候游客不仅可以来苏故垂钓,还可以来苏故赏花摘果。”

来源文/图浏阳日报(记者许雅兰彭红霞唐娇罗方平)

编辑陈乔安

审核刘海雄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起来看看浏阳这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