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对只见过车水马龙中的朝阳与落日的社畜们来说,这似乎是与自身并无相关且意义不大的恒定农事活动。
早已远离农耕生活的现代人,只能在偶然翻开的日历里恍然,“哦,快要芒种了”。
幸运的是,在这个物流发达的时代,我们没有错过谷雨的春茶,小满的枇杷桑葚杨梅,芒种的西瓜青梅……每次都恰如其分地赶上了新鲜农产的最佳赏味时机。
时机一词,在农事活动中,更是极为重要。
《农历书》上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而民谚亦有警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说的正是“时机”。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更重,并以此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
因此,芒种又称“忙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亦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把握时机,顺时而为。
这是农人们在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古老智慧。
时机,又从何而来?
七十二候是古人最细微的洞见。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分明是农忙时节,可心细如发的古人却善于捕捉发现大自然中的微小变化。
螳螂在去年深秋产下的卵,如今破壳新生;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感阴而鸣;反舌鸟一反常态,不再学其他鸟儿的鸣叫声,并停止了鸣叫。
沧海桑田,光阴巨变,农人们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在物候变化中感知节气的到来,并有条不紊地安排应季农事。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地捕捉时机,希望在危机中力挽狂澜,在平淡中捕获先机,以争取获得更美好的生活。而藏在二十四节气里的时机智慧,恰恰是我们日常渴望并值得探究深思的生活哲学。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错过芒种时节瓜果迭出的小乔微田园。
爬上架子的黄瓜正是鲜嫩,枝繁叶茂中的西红柿正在由青转红,没有分枝烦恼的辣椒长得又大又好,绿油一片的空心菜叶叶水嫩,片片紫苏紧紧挨着散发迷人香气……
芒种“忙种”,为美好生活而忙,所有努力都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