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嘉迪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避暑季里的避暑技
TUhjnbcbe - 2023/10/13 17:25:00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郑文丰文/图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小暑和处暑节气之间的三伏,是我国各地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三伏通常持续30天或40天,今年不巧有40天。避暑季里如何避暑,成了需要掌握的技能。


  包括西瓜、绿豆汤、酸梅汤、吃冰、饮雪在内的“饮食降温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夏天,被宋朝宋仁宗钦定“最佳消暑饮品”的“紫苏饮子”穿越到现代,成为热度最高的茶饮之一。紫苏饮子的走红,借助了热播剧《梦华录》的热度。《梦华录》第一集,赵盼儿在茶坊中秀了一把茶艺,她右手执壶,左手收于背后,离杯三尺,一起一落,潇洒优美地为客人斟茶,这茶便是“紫苏饮子”。《中华读书报》介绍说,紫苏饮子又名“紫苏熟水”,饮子就是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汤点;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供药用和香料用。紫苏饮子就是以紫苏为主要原料煎泡而成的饮料。饮子肇始于唐,风行于宋,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布衣百姓,都爱饮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好多“饮子”“香饮子”的店铺招牌,可见饮子在当时是大有市场的,并且是当时街市上最流行的饮料。在炎热天气饮用紫苏饮子,能健胃消暑,增强食欲,助消化,还有预防感冒和治胸腹胀满等功能。


  古人制作紫苏饮子,颇有生活美学的意味。现代有一种制作紫苏饮子最简便的方法:三五片紫苏叶,一片陈皮,加上两片鲜姜,入水同煮。水沸后,可根据个人口味,放入一两块冰糖,即可饮用。香味独特,微涩带甜,不失为消暑保健之佳品。


  现代人消暑常用的冰块,于古人可是奢侈品。《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介绍,早在周代,周王室设有掌管冰事的机构,冬天凿河取冰,保藏在冰窖或者冰室内。暑热时节,周王室将冰块当成非常贵重之物,赏赐给士卿大夫。尽管后人取冰越来越容易,但是这种“赐冰”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事实上,清代时冰块已相当普及了,不再是皇家的专利。清代诗人王士祯有“铜碗声声唤卖冰”一诗,当时北京的卖冰者是以铜盏相碰作响,招揽顾客。那时人们流行口含冰核、吃刨冰,冰镇食品成为民间消暑纳凉的必备。当然,夏季贪凉是养生大忌,须适可而止。


  避暑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不热的地方。在古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的皇帝,每年夏天就要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自康熙四十二年(年)营建避暑山庄起,清帝开始在塞外理*、消夏。避暑山庄上演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见证了清代宫廷的消夏之法和养生之术。最新一期《文史知识》杂志推出“消夏避暑山庄”,介绍避暑山庄的消夏养生之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清宫养生之道,向以修养心性为上,兼重饮膳起居,适时辅以医药。在避暑山庄,清帝的消夏养生多了一丝风雅之乐、山野之趣和清凉之味。”


  所谓避暑胜地,其实是海拔与纬度的对冲平衡。古代许多有钱有闲的人选择到庐山、*山、峨眉山去避暑。由于高寒山区晚上的气温比较低,甚至还要带上棉袍之类的衣物御寒。贵州、贵阳也因适宜的海拔、凉爽的气候,成为避暑的热门目的地。《新周刊》杂志推选了几处: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现实版“绿野仙踪”荔波,翠绿的山林、蓝绿的池水,浓淡相宜的绿意绵延、浸染了整个世界;凉爽的温度和极致的热情融汇地——“凉都”六盘水,在烟雨朦胧之季,放眼望去,满是蜿蜒起伏的群山和辽远连绵的草海;有“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爽爽贵阳也在其中,因低纬度、高海拔、山水相宜,获封“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置身其间有“六爽”: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凉爽经济”火热,“避暑度假到贵州”主题旅游地铁专列在南京、深圳、南宁、广州、佛山、杭州、成都、重庆、长沙、昆明等城市陆续发车。


  暑热之下,不论身在何地、去往何地,“心静自然凉”的古话,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避暑季里的避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