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长子营镇的现代农业设施基地大棚里,菜农已开始收获新一茬的意大利香菜、迷迭香、芝麻菜等香辛蔬菜,冬奥会之前,这类“洋蔬菜”在京郊大棚里成规模种植的较少,有些连种子都罕见。冬奥期间,基地里生产的20余种“小众菜”满足了各国运动员们的“家乡味蕾”。3月下旬,新京报记者跟随市农业农村局到基地调研时了解到,冬奥结束之后,这些“小众菜”并不会功成身退,而是根据市场反馈与市民口味,有望持续供应市场,丰富市民餐桌。从初期来看,20多种蔬菜里,“芝麻菜”是认知门槛最低也最好卖的。
大兴区长子营镇农业设施基地的一栋大棚里,菜农们正在收割芝麻菜。新京报记者曹晶瑞摄
“北京菜篮子”里的外国“家乡菜”
新京报记者刚走进大兴区长子营镇农业设施基地的一栋大棚,一股特殊的类似芝麻的香气扑鼻而来,随着气温回暖,大棚里一茬又一茬的“芝麻菜”相继成熟。池学礼拿着小镰刀,正带着菜农们一起收割着芝麻菜。这个基地的蔬菜大棚,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承担了向运动员供应“家乡菜”的使命,如今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但精心栽培的各种蔬菜依旧长势喜人。
大棚里一茬又一茬的“芝麻菜”相继成熟,池学礼拿着小镰刀,正和菜农们一起收割芝麻菜。新京报记者曹晶瑞摄
池学礼在基地工作了多年,菜农们都爱叫他“池师傅”。和农田、蔬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池师傅,自北京开始批量引进蔬菜品种之后就种过不少新奇的蔬菜品种,但冬奥会期间基地供应冬奥会运动员餐桌的20余种香辛蔬菜中,个别品种连池师傅也不太熟悉。“当时最困惑的是冬奥供应点名需要的‘意大利香菜’,最后还是在蔬菜专家的‘科普’下才知道学名叫平叶香芹,是部分欧洲国家腌制酱菜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在北京的一些五星饭店有,但规模供应的比较少。”池师傅称,最后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帮忙下才找到了种子。
除了平叶香芹,一些“小众菜”虽然在年奥运会以后有过一些种植经验,但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天极寒天气等特殊条件还是给菜农们的种植带来了些许挑战,就像紫苏和罗勒喜欢长日照,温度高才能正常生长,可冬奥会期间北京曾出现极寒天气,超低温气候条件显然不是这两种蔬菜喜欢的。于是,基地就专门在大棚里增设了补光设备,通过持续补光加温等科技措施,来弥补气温的短板。“温度、湿度、长势随时都监控着。”
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北京其实从很早就开始大量引进蔬菜品种。“作为技术储备,年北京奥运会时就引入了30多种香辛料蔬菜,后期都形成了本地化生产,京郊有基地已种植10多年了,但他们日常仅需种植几个大棚,就能满足首都五星级酒店的需求。年至年,又再次引入香辛蔬菜20多种,并明确了这类蔬菜的冬季种植技术规范体系。”该负责人介绍,年,依据冬奥会及市场需要,北京对这些引进蔬菜进行了规模化种植。不仅如此,冬奥期间,市农业农村局还结合农产品质量的日常管控规范,细化了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采收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规范,确保冬奥蔬菜的商品品质。
冬奥蔬菜有望持续丰富市民餐桌
供应冬奥会运动员餐桌的20余种香辛蔬菜,最终顺利端上了运动员的餐桌,让他们在比赛中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这既离不开北京现代农业先进的种植技术、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等,也离不开池师傅和种植户们终日的精心呵护。
育苗车间里,工作人员每天要精心呵护这些蔬菜。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冬奥场馆讲究后续利用开发,其实冬奥的直供蔬菜也一样有机会延续下去,毕竟是好不容易找来的蔬菜种子与研究出的种植方法。
3月23日,相关专家到基地调研时,还有专业人士建议,其实可以开发冬奥蔬菜食谱,毕竟诸如香茅、欧当归、车窝草等蔬菜,北京市民不太熟悉,同时这些北欧及东欧增加菜品风味的重要食材,也可能有适合中餐的烹饪方式,可以不断创新。
目前,池师傅的“小众菜”种植任务依然继续着。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希光告诉记者,基地供应冬奥的20余种香辛蔬菜,有一些品种已经开始持续供应市场。池师傅介绍,“目前20多种菜里,属芝麻菜卖得最好,接受程度最高。”据了解,这种芝麻菜不但大棚种植时有芝麻香气,单独品尝也有独特的芝麻味道,作为配菜受到不少人喜爱。
鲜切净菜拆包即可食用
走出“小众菜”种植大棚,附近的一个加工车间里全然是另一番景象,食品级标准的“全副武装”工作人员在完全封闭的操作间里进行着作业。蔬菜要经过摘、切、洗、消*、二次漂洗、脱水、挑选、包装、金探、装箱等诸多环节,最终被运往指定的仓库。
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蔬菜进行脱水、挑选等环节。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除了大棚里生产的“小众菜”,基地的鲜切蔬菜、即食鲜切蔬菜和蔬菜原料等也都端上过冬奥会的餐桌。为了保证食品质量,蔬菜走出基地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冬奥结束了,供应市民餐桌的鲜切蔬菜是否还遵循着同样的标准?
常希光介绍,你们看到的各环节要求,我们日常供应市场也是这么做的。冬奥结束,供应市场的蔬菜依旧会按照标准落实种植环节的绿色安全生产,生产加工以及配送环节的规范和流程将更加熟化和固化。疫情防控从严从紧,基地所有涉及蔬菜供应的人员在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市民买回家就直接吃的蔬菜,质量品控必须得到保证。”
拆包即可食用的净菜既方便了市民生活,也从源头上缓解了城市厨余垃圾处理压力。去年年底,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进净菜上市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本市逐步推进净菜上市,当年即实现每天垃圾减量20%。池师傅所在的基地,每年在生产加工环节就减少了吨尾菜流向城市,这些尾菜在基地还可以变废为宝,用来养蚯蚓改造大棚土壤,或是重新加工处理成肥料回馈土壤。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摄影王巍
编辑唐峥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