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蕊胡枭峰
今天是正月初七,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开始上班了,有没有觉得假期过得特别快,是不是还想再过几天大鱼大肉、开怀畅饮的日子?快可别了吧!每一次的自我放纵都是自甘堕落,胡吃海塞的日子虽然过瘾,却足够让人吃够消化不良的苦头。
今天同时还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正是养生好时节。浙江大医院中医专家提醒:过年期间大鱼大肉、喝酒伤脾胃,接下来的日子需要好好健脾养胃化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标志着降雨开始。
“雨水在立春后,人体的阳气进一步生发,总体的饮食原则是多吃甜的或甘味的,少吃酸性的。”浙大一院中医科副主任吴国琳主任医师表示,在中医理论中,春季和五脏中的肝脏对应,而肝属木、木克土,土又对应脾,因此春季如果饮食不合理,容易伤脾,而甘味入脾,适当多吃甘味的食物可以健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承担着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春节期间,如果摄入膏粱厚味(油腻、酒肉等食物)过多或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脾胃受损,运化失畅,导致体内积食,容易酿湿,出现腹胀、腹泻、胃纳差,甚至乏力疲劳等症状,此时需要健脾胃、化湿浊。
七旬大伯腹泻无力
竟和春节这个习惯有关
“基本上每年春节后,都有一些患者因为脾虚来就诊。”吴国琳主任医师讲述了一个他接诊患者的故事。
73岁的陈大伯(化名)是老杭州人,平时与子女分开住,就老两口生活在一起。上了年纪后,陈大伯养生惯了,饮食上特别清淡,早起一碗白粥或清汤挂面,午餐和晚餐也以素菜为主,虽然年轻时也喝酒,但并不有瘾,近几年基本不怎么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期间,一家人难得齐聚一堂,陈大伯开心地吃了好几场酒席,场场都喝得满脸通红,蹄髈、狮子头、酱鸭、酱肉……这些杭州特色的菜用来下酒正好,吃得不亦乐乎。但享乐的劲儿还没过,陈大伯就出现了拉肚子的症状,胃口也显然没有前几天那么好了,整个人看上去也是蔫蔫的,没什么力气,一脸疲惫。
“我自己也差不多知道,肯定是一下子吃太猛了。”等春节假期一结束,陈大伯就来到了浙大一院中医科寻求调理。
“问诊后发现他舌苔白,口淡无味、纳差、乏力,是典型的脾虚症状。”吴国琳主任医师表示,再结合陈大伯的饮食习惯在假期突然改变以及进食量增加,诊断他是食积没有及时消化,导致脾运化不畅,便给他开一些健脾、醒脾、化湿的中药组方。
图片
健脾养胃,专家推荐这道食疗
那么,日常在家如何健脾养胃呢?吴国琳主任医师推荐了一道可以在家自制的养生粥——山药紫苏红枣粥。
山药和红枣性甘,可以起到健脾的功效,而紫苏既散表邪,又可醒脾化湿。将鲜紫苏叶洗净、切细,待粥快煮熟时调入粥中,再稍煮即可。特别要提醒的是,脾虚的人不适合多喝水,而山药紫苏红枣粥正好非常合适。
除此之外,随着春季的到来,新鲜的应季蔬菜,如韭菜、荠菜、豆苗也可以生发阳气,可适当进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已是雨水节气,但在江浙一带,丰沛的降水可能还要等到惊蛰之后,此时天气转暖,气候风多物燥,人体常觉口干舌燥,可以吃点甘蔗、柑橘等润燥的水果。
其实,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最近的气温都维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范围,藏了一个冬季的肥膘也是时候该减减了。这样的时节,可以多多往外走,与大自然多接触,适当活动活动筋骨,舒畅自己的情绪,也不失为一个养生的好妙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