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中国南极泰山站
从“长城”到“泰山”
8日,一座以“泰山”命名的科学考察站在东南极内陆冰盖腹地建成开站。冰雪大陆,从此矗立起五岳之首。从1984年我国第一次南极考察至今,刚好30年。从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的长城站,到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和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再到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泰山站,我国南极考察站正在逐步完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布局。虽然被设计者们寓意为中国灯笼,但泰山站的圆环形外表、叠型结构和高架设计,让它被众多友称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环形结构视野开阔,减少风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解释说,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作为我国第4座南极科学考察站,同时又是国际上在南极大陆的7座内陆考察站之一,泰山站是一座夏季使用的考察站。它主要承担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的“中继站”任务,同时为南极内陆格罗夫山考察提供支持。完善的科学观测、人员住宿、发电、物资储备、机械维修、通讯及应急避难设备,将极大改善科考队员们的生活条件,提升考察队运输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发电设备获取能源,房间内可以达到20多摄氏度,可以洗澡,厨房可以开火,相比现在内陆队员们一个月洗不了一个澡那是大大改善了。”曲探宙说,现在的泰山站暂时只完成了主体建筑建设,还不具备人员生活条件。此后,泰山站还将经历两到三次南极考察队的建设过程,由科研人员和施工人员同时入驻,边科考边建设。“接下来,我们还将在罗斯海附近建设一座可以常年使用的考察站,位置靠近南极点。”曲探宙表示,到那时,我国将在南极大陆面向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三个方向都拥有考察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然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只是小孩子水平。”曲探宙说,“美国一年投入南极考察的人员数量,就超过了我们过去30年的总人数。”小孩子也可以有大作为,我国南极科考并不乏拿得出手的成果。尤其是昆仑站的建立,让我国取得了在国际公认最理想地点开展深冰芯钻探的优势。我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在冰穹A地区的成功一钻,获得了迄今世界上分辨率最大的三维深冰结构和冰下地形数据。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研热点,深冰芯钻探可以获取南极冰盖深处百万年前形成的冰芯样品,用来了解百万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高级工程师吴*说:“谁能拿到这个数据,谁就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具有权威发言权。”“我们的策略就是立足现有的能力水平,瞄准科学前沿问题。争取在我们领先的领域,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曲探宙表示,我国应当为人类认识南极、了解南极作出贡献,也应让世界各国充分了解我国开展的极地考察活动,消除种种误解和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