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嘴里说的是,“学历仅仅只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敲门砖而已,在学历之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个人意志,以及为此愿意付出多强的内驱力去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真正像罗永浩那样没有读过大学却某种意义上的“功成名就”的人,屈指可数。
于是有人会说了,那是因为你们的内驱力不够,不愿意去改变所导致的。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年的一篇年末博文中写道:“我的工作得到了不相称的高额回报——而很多人和我一样努力,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盖茨至少是坦诚的。
先来回答这个问题:国内有多少没有学历的人?
答案是12亿左右。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仅仅只有2.18亿人。
那么在这剩下的这12亿人里(包括老人孩子),他们所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呢?只能够从事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吗?例如进厂打工?
我想,可能是的。
且这个趋势,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普及而有所改变。
一、00后辍学生有多少?
对80后、90后的人来说,辍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厌学、逃课、打架辍学的;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是非主观意愿而被迫辍学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交不起学费。
而在今天,00后辍学生有多少呢?说实话,我是真的不知道。但我的确可以用自己的亲眼所见,谈一谈我自己的感想。
前几天我在一家咖啡馆同朋友聊天,偶然间隔壁包厢来了几个00后,虽然我无意听他们谈话,但由于他们过高的音量,不得不打断了我与朋友的谈话。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聊天,我渐渐得知了一些信息:
他们的年龄在十五六岁之间他们普遍有厌学心理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辍学了他们有人在用求职软件找工作他们对未来普遍抱以乐观心态以上五点,都是我通过他们的谈话总结出来的五点事实。在这五点之中,我尤其对最后两点感触颇深。
我记得其中一个孩子打电话过去找工作,听内容来看,找的是一份保安工作,对方询问他们的年龄,以及多久能够过来上班。
在对方听到他们说只有十五岁还未到十六岁的时候,我清晰地听见对方说:“以你这个年纪,我们怕是不敢要啊。要不这样吧,你过来上班,我们包吃包住,但工资要少一千块,因为你太小了,我们用你要承担不必要的一些风险。”
然后,我听见那孩子回答:“可以啊,只要包吃包住就没问题了。”
在这场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窃听”中,我不止一次听到过他们谈论起未来,谈论起布加迪威龙、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等豪车。
在我看来,这种谈论与他们的未来相去甚远,且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这也恰恰从侧面印证了,他们的认知观念和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差距是有多么地悬殊。
也许他们刷着短视频,看着直播,觉得赚钱很容易;也许他们看着肥皂剧,感觉剧中的人物都是富豪。
但我知道,他们的未来,大概率会去进厂。
二、进厂,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很多人都把学历形容为敲门砖。的确,没有学历就意味着,你连敲门砖都没有,你就只能去那些连敲门砖都不需要的地方。
例如,工厂。
从情感上来说,这种说法带有偏见色彩;但从理性上来说,这种说法也是事实。
我身边恰好就有两个比较鲜明的例子。
小王和小李两人都是初中毕业。先后在富士康打工认识,当时他们还很年轻,每逢周末都会出去聚餐、唱K,以释放进厂所带来的压力。
后来,他们慢慢厌倦了工厂里的生活,先后离开了富士康。小王去做了保险销售,小李去了另一家工厂。
小王第一次做销售,过程并不顺利,没赚到钱不说,还负债累累。但小王积攒了不少的一手经验,在一位客户的提拔下,进入客户的公司从头做起。
而小李则谈起了恋爱,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离开工厂,选择去送外卖,不到一年时间,又跟着女友的表哥学装修,但由于学装修又苦又累,小李最后选择了放弃。
而小李的女朋友,也因为这件事,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选择和小李分手。
分手后,小李备受打击,决定不再谈恋爱。在家人的介绍下,小李又去学挖掘机,但不到三个月,小李再次放弃了。
接连折腾几次后,小李放弃了,再次进入了他曾经发誓不再踏进的工厂。
而小王,在客户的互联网公司继续工作,每天保持着自律和学习,不断发展。
小王的未来,没人能够知道,因为他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而小李的未来呢?他会继续在工厂工作多久呢?也没人知道。
迷茫,没有选择,类似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人。
对于没有学历的人来说,未来的归宿都是进厂打工吗?
我不知道小李是如何想的。但我知道,小王一定不会这么想。
为了打破固有的结局和命运,我看到小王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和时间成本,小王愿意为此改变,并且死磕自己。
但我也相信,绝大多数没有学历的年轻人,还是像小李那样,怯弱、害怕改变、自卑、害怕脱离舒适圈。
但我们能说,小李就不够努力了吗?在小李自己的岗位上,他同样是兢兢业业,每天上够十个小时的班,一样很辛苦。
这两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和选择的,到底是什么?
小王曾经告诉我,按照他自己的分析,这与原生家庭有关,与自己的个人意志和内驱力息息相关。你有多大的决心愿意改变,并且有足够的内驱力驱动你做出这个改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另一个重要的点在于,在工厂的圈子里,大量的年轻人“混吃等死”,没有太多的动力和认知能够去思考未来,以及自己的后代。
类似“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样的观念,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起任何作用,毕竟我们早已经脱离了把人当猪养的时代。
因此,现在的年轻人感受不到压力,或者故意无视压力的话,那么就会发生许多许多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本质上会像蝴蝶效应一样,继续扩散。
结婚、生子、车子、房子、票子,这些问题不是你不去想,就不会发生的。在书本里发生的掩耳盗铃,如果发生在现实社会,那就是真正的小丑。
不过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小丑也的确有很多。
考虑到未来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今天的年轻人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是空前绝后的,这考验的是我们的逆商能力,以及绝处逢生的应变能力。
四十年的人口红利正在过去,未来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议价能力也许会得到提升,但这与我们所期望的东西比起来,还相差甚远。
尤其是对打算生娃的人来说。当你决定生娃的那一刻,你就必须要对他的未来负责,不能抱有过去那种“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奇葩逻辑。
那么如何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这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你自身的经济能力和资源,能够为孩子的未来提供多大的裨益。
今天没有学历的年轻人进厂打工,未来没有学历的年轻人,依然只能够从事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点在未来任何时刻都会是这样。
因此:没有学历的年轻人=没有学历的后代=没有学历的后代
最好不要再去妄想“寒门出贵子”,你自己都不是贵子,凭什么要求你的儿孙出贵子?
思想、收入、家庭背景,这些都十分重要。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人们生育意愿普遍下降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自己也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今天。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今天的许多年轻人在父母和学校都学不到对于风险和自身能力以及未来收益的评估。
要么是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天天想着兰博基尼、布加迪威龙等不切实际的欲望。
要么是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明明可以争取到的机会,偏偏拱手让给他人,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比较显著。
也许你认命了,但是你的孩子不想认命。也许你没有认命,但你的父母认命了。但不管怎么说,要想“逆天改命”,总得有人需要付出代价,要么是你,要么是你父母,要么是你的后代。
又或者,你还可以妄想天上掉下一千万,把你砸成一个千万富翁。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选择,那就创造选择。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尽管这个过程很辛苦,但相信我,没有人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的。
鸡汤是留给那些不愿思索的人看的,以其简单粗暴不需要理解而出名。但鸡汤的维持效用有多久,我想只需要去看看那些看过鸡汤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就知道了。
因此,我的建议是,少看一些鸡汤。去尝试着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去尝试着迈出第一步,而不是进厂、进厂、进厂。
当然了,也许盖茨说的话也没有错。“我的工作得到了不相称的高额回报——而很多人和我一样努力,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你的工作,能与盖茨的工作相提并论吗?
end.
#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