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第一天:北京的一处“沸点”
冬日的严寒挡不住莘莘学子们的求职热情。1月8日,来自北大、清华、中国农大、中科院及外地大学、研究单位的700多名博士、博士后手捧求职简历,来到中国农大校园一个大厅,兴奋地向校方坦露他们立志农门执教的想法和愿望。作为近年来众多的职业招聘会的一个场景,似乎已成北京三九到来第一天的最热一处沸腾的景点。
众多博士投奔农大,并不是说博士找不到工作。一位中国农大的博士说:如今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博士立志农业有前途。
“有这么多的博士应聘农大岗位真是没有想到。”人文发展学院教授李明博士掂了掂手中一大摞简历说:“尤其是学自然科学的博士也想到社会科学领域来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上午9点,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植物学博士学位的叶德与中国农业大学正式签约受聘该校生物学院教授,他同时获得2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与此同时,毕业于德国、英国、挪威高等院校的多名“海归”也纷纷签约中国农大,在享受住房等配套*策待遇的同时,也分获50至2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一位清华的博士后好生羡慕,“看来,有才学的海归,在国内还是受器重。”
此语使陈章良博士触景生情。17年前,他从美国学成归来,求职的目光也是瞄准中国农大,不仅没有这样优厚的待遇,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愿望并未如愿。如今成了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说,学校拿出近1亿元资金及预留百套住房选聘优秀学术人才,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就是让英才有用武之地。
中国农大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自主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广揽2005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出站博士后、留学回国学者及其他高层次人才。这里不讲人情关系,而是平等竞争,机会均等。即使是本校的博士也没有近水楼台之先。学校13个学院设立展位,公布师资需求信息,由校、院领导、院士等专家组成的招聘考核小组接受求职者的咨询。
这个招聘会没有一丝性别歧视,相反,招聘中还体现了“女士优先”。一位排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摊位前的女士被让到了前面,她的师妹因急事走了,为了不错过这个机会,她帮师妹来递简历。“招聘能做到男女平等这个很不容易。农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要不是我已经留在了北京交大当老师,我也会报农大的。”
来自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李燕琴博士,目前有三份较好的工作供她挑选。可她觉得自己的专业可以在农大发挥更好的作用。
校人事处长韩正海对说,这一次,计划引进100多名。全校13个学院,一上午就收到简历700多份。如果优秀人才多的话,我们打算增加名额。
9日,学校各学院将分别安排初选者面试和试讲,一个月后,有幸受聘者将成为中国农大的一员。(本报北京1月9日电)